文汇报:走向海洋强国得拿出核心实力

  • 文汇报:走向海洋强国得拿出核心实力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媒体聚焦
摘要

科学家们认为南海科考成功仅是开始,人才技术亟需跟上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04/03/2014

科学家们认为南海科考成功仅是开始,人才技术亟需跟上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04/03/2014

       昨天,在上海科协大讲坛上,完成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科考任务的科学家们在为公众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希望有更多人认清这一现实:一次大洋钻探远远不够,只有发展起中国主导的深海科学,拥有研究海洋的核心实力,中国才能在世界海洋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南海是我们的母亲海,没有南海的扩张就没有长江、黄河。”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春峰说,通过大洋钻探,了解“母亲海”对中国科学家来说义不容辞。
       可这是一个国际科考项目,在该航次首席科学家之一、美籍华裔科学家林间教授看来,要说服美国同事跑到中国南海做研究,中国科学家必须提出世界级的科学问题。
       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认为,提出问题的水平代表了科研水平,中国海洋科学家未来的研究领域一定会拓展到南海以外的海域,但立足南海,学会抛出世界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主导”的必行一步。
       15年前,当汪品先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大洋钻探计划”第184航次任务时,曾呼吁中国要建造自己的钻探船。昨天,他再次提出10年后中国应有自己的钻探船。
       林间指出,阻碍中国钻探船“出生”的障碍,主要薄弱环节在钻探技术上:要穿过4000多米的海水和1000米左右的沉积岩,把玄武岩提取上来,难度极高,设备投入也相当高。另一个障碍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尽管蛟龙号已下潜到水下7000米,但一些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别国手上。他认为,中国要走向深海大洋,还需加大研发投入,把握核心技术。
       钻探船相当于一个漂浮在海上的科研平台,不仅需要诸多学科科学家的通力合作,还需要一支专业的钻探团队,这也是中国海洋人才培养中,亟需补上的短板。
       林间告诉记者,在深海搞钻探,犹如在大海里精确地插一根面条,大到船舶动力定位,小到几百根口径不同的钻杆、重量不同的钻头如何搭配组合,甚至用几号水泥都大有讲究。因此,离开懂得大洋钻探技术的专业人员,即使有了钻探船也难以高质量完成科考任务。这支专业团队包括钻井平台负责人、测井专家和爆破员等——但在林间印象中,这样的技术团队中,目前还没有中国人。 本报记者 沈湫莎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4/03/content_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