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美的国际考察之旅——鄢全树参加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航次随记

  • 一次完美的国际考察之旅——鄢全树参加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航次随记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科普教育
摘要

        2012 年10 月22 日,我抵达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登上了“乔迪斯·决心”号科学考察船,开始了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44 航次50天的科学考察旅程。这是我代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参加这个重要国际计划,也让有机会亲自见证和经历一个优秀国际科学考察团队的工作过程。

        2012 年10 月22 日,我抵达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登上了“乔迪斯·决心”号科学考察船,开始了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44 航次50天的科学考察旅程。这是我代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参加这个重要国际计划,也让有机会亲自见证和经历一个优秀国际科学考察团队的工作过程。

        在这50 天的考察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各国科学家们忘我的工作激情以及在频繁的学术思想交流中所迸发的智慧火花,这激情和火花所散发出的耀目光芒一直伴随着本航次最终的顺利完成。我记录下了参加344 航次的随感,与大家分享。

        考察工作 规范有序

        我与南京大学李永祥博士于2012 年10 月22 日抵达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并立即登上科考船开赴第一个钻探位置。紧张的工作生活从此开始。刚开始上船有点晕,但到达第一个钻探点时,晕船的症状几乎全部消失。在通往第一个钻探点过程中,首席科学家、船上技术人员及安全医保人员对船上工作生活作了详细介绍。科考船刚抵达第一钻探点,动力定位系统开启,钻探工作随即开始,科研人员的工作也开始了。与我同组的有来自英国和巴西的两位岩石学家。

        在钻探期间,在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西海岸相继发生了多次里氏6.0 级以上的地震。由地震引发的小规模海啸使得船的摇晃程度较往常更加激烈,但是并没有引发我们的慌乱。科学家们一如既往地开展一系列工作,所有人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的状态令我非常钦佩。

        船上工作实行的是双班倒制,即船上科学家分为两班,一班是从中午12 点到零点,另一班为零点到中午12 点,在交班时必须提前15 分钟到达,以交流工作的进展以及交代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持续工作12 个小时以上。为了避免影响另一班科学家的休息,船上规定中途不容许返回房间。因此,每次上班的人都会准备一个挎包,备好12 个小时所需要的生活、工作等所有物品。在船上,两人共用一间房,其中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另一个人在休息。这样的制度既能使上班的科学家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能使下班的科学家得到良好的休息,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乔迪斯·决心”号船有一套完备的软件系统,科学家可以很容易地在这套系统中输入自己的鉴定情况。我主要负责岩芯扫描,并辅助沉积物涂片制备、鉴定以及岩芯描述。在钻取基底样品时,还要负责岩石样品描述和岩芯扫描,有难度,但更需要耐心和细致。在岩芯扫描期间,为了判别沉积物的粒度,通常是利用肉眼和手指去观察和感触样品,但对于较细粒沉积物会存在很大误差。一位来自德国的富有经验的科学家说:“只要吃够一柱子(约10 米长)的沉积物,你就成为沉积学家了。”尽管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这个方法对于判别是粉砂级还是粘土级沉积物特别管用。

        在每个班工作到七八个小时的时候(尤其是航次后段),多数科学家就会出现疲惫状态,这时候可以去喝点咖啡或者冷饮提神,然而这只能暂时驱除疲劳。在描述完一个段岩芯后,我们通常会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下或者去甲板吹吹海风、看看热带鱼,但只要听到“岩芯上甲板”的广播声或者开始描述下一段岩芯时,科学家们又会激情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位科学家还安排了2 个小时取样。科学家们对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会进行一系列原位测试,获得重要的物理和化学参数。之后,他们将岩芯样品剖开成为两段,一段在岩芯扫描和描述之后,被永久保存为档案部分,另一段在航次结束后将统一被打包邮寄给科学家,而这一段要求科学家在2 小时内根据自己的样品申请完成现场取样,然后把样品放入写有本人名字的箱子里,方便寄送。科学家们在船上还获取了许多进行现场分析的样品,分送到相关实验室,比如古生物实验室需要在船上就利用微体古生物地层学开展定年,一些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需要利用新鲜的样品来测得,结合其他船上的分析如碳酸盐分析、薄片分析、主微量分析及粘土矿物分析,将为航次初步报告编写提供数据,而航次初步报告在航次结束时必须完成。

        上述工作只针对沉积物样品,而一旦获取了基岩岩石样品,所有曾申请过基底岩石样品的科学家们将被分发印有本人头像的小贴片,在感兴趣的样品上贴上自己的头像标签,再由技术人员根据科学家的要求统一用机器切割取样。

        船上还安排了很多报告讲解,例如周报告、站位报告等。遇到钻孔条件出现特别情况时,科学家们会集中探讨基于科学目标的下一步工作方案。如果遇到重要发现时,大家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由首席科学家召集所有的当班科学家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一次完美的国际考察之旅——鄢全树参加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航次随记

        船上生活 温馨有趣

        科学家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上众口难调,但东南亚的厨师们却能应对自如。原来他们既熟悉亚洲人的饮食爱好,也知晓西式菜蔬的做法,每顿饭既能吃到中式炒面和米饭,也可以品尝西式糕点。此外,大师傅们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组织一次烤肉午餐,在调节队员口味的同时,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由于本航次钻探位置地处赤道附近,阳光灿烂的酷热日子居多,偶尔也夹杂着暴风雨的袭击。但科学家们大多会在在凌晨5点用餐期间,躺在甲板的躺椅上观赏日出和跳跃的群鱼,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我们在航次中度过了西方的万圣节和感恩节。节日当天,船上都会组织相应的联欢晚会。比如万圣节,大家都会穿上各种吓人的装束,然后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对方面前,以恶作剧的形式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感恩节,每人都拿到了一小包糖果,感觉很温馨。此外,船上还举行了航次图标和风筝比赛等活动,在枯燥的航行中增加了一份欢愉。圣诞节可谓西方的春节。一进入12月初,食堂就摆出了圣诞树和中国的迎新祈福画,让大家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新年气息。

        航次中有几位科学家喜逢生日,船上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会提前询问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然后准备蛋糕一起庆祝。我的生日是农历的11 月,船上后勤人员认真地问了我好几次生日是什么时间,我不断地解释,我的生日是中国农历11 月,但是按照公历大约在2013 年初。后勤人员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而我则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科学家不免要娱乐放松一下。船上有电视、健身房、放映室,还有近20台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的电脑。想与家人、朋友联系的科学家,就购买相对比较便宜的电话卡上网,或者用更便宜的视频软件与家人打电话。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赵西西老师喜欢在工作之余绕着船跑步锻炼,而我在恰逢十八大召开期间喜欢上网浏览相关新闻。有些精力旺盛的科学家在工作12 小时后还抽出时间做科研、写文章、开讲座。在学习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我深深佩服着他们毫不疲倦的钻研精神。

        后记:我作为中国国家海洋局系统第一位参加IODP计划航次的科研人员,感到非常荣幸。在船上50多天的工作将成为我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IODP航次团队是一个优秀的科学考察团队,具有一流的软硬件设备,严格按照既定的科学目标和日程表开展工作,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我也深深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海底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因此,探索仍会持续,调查亦会越来越多。我们应立足于现实,努力消化吸收已有的深海科研成果,紧紧抓住国际科学前沿,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学计划,以边缘海和西太平洋弧-沟-盆系统为重点,逐渐辐射到三大洋,发现重要科学问题,尽早做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如此一来,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必将在未来的深海地球科学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

 

        注:本文原载于2013年2月1日出版的《中国海洋报》,作者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鄢全树副研究员。